您所在的位置:爱游戏官网爱游戏官网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天使心声

圣心仁术扶桑梓,春风化雨育后生

  • 时间:2019年6月5日
  • 浏览次数:5983

     白驹过隙,时光荏苒,转眼间我跟随恩师李建根主任学习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,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,我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知识,令我受益良多,受用终生。回顾总结下来,颇有感触:

一、熟读经典,融会贯通
  中医经典理论,如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医学名著是中医学的基础和灵魂。要想学好中医,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尤为重要。只有熟读经典,临证之时,才能将书本中的条文与患者的病症联系起来,将理论灵活运用。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,长期咳嗽气喘,咳时伴有小便失禁。老师在诊治时就提到《素问·咳论》曰:“肾咳不已,则膀胱受之,膀胱咳状,咳而遗溺。”此为膀胱咳,多因病久迁延失治,肺气耗损,上虚不能制下,咳嗽时肺气上逆,下焦之气从上焦而暂脱,致使膀胱气机失约,小便失禁。“ 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 ” ,肾精亏损,不能助肺吸气,肾和膀胱摄纳无权,从而出现咳而兼喘,咳而遗尿的症状。其治疗当求教于仲景《伤寒论》,方用五苓散加味。我透过老师的医案加深了对经典条文的理解,在“经典”和“临床”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。

二、善用四诊巧辨治
  老师教我,临证之时,应善于观察体悟,锻炼中医望闻问切的能力。接诊患者,应仔细观察其神色形态,面色,结合望舌,对于反映患者的体质阴阳盛衰、气血禀赋有相当的临床意义。如白面书生型的患者,面色白、体型瘦、皮肤湿润不干燥,口唇暗淡不鲜红,属于桂枝体质,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,适用于桂枝汤类方。诊疗间隙,我又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脉诊水平。老师教导我切脉应区分左右手的寸、关、尺脉,其中左寸反映心,左关反映肝,左尺反映肾与膀胱。右寸反映肺,右关反映脾胃,右尺反映肾(命门)。诊脉必须注意体会举、按、寻之间的脉象变化,合称“三部九候”。需有意识地静心体会,持之以恒。

三、用药如用兵,讲究制约平衡
 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《医学源流论》曰“古人好服食者,必有奇疾,犹之好战者,必有奇殃。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,不得已而后兴;药之设也以攻疾,亦不得已而后用,其道同也。”“孙武子十三篇,治病之法尽之矣”。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。中药配伍的基本理论为“君臣佐使”,就如同打仗需要调兵遣将、排兵布阵。针对病证的主次选择相应的方药,使其各司其职,发挥整体功效。老师在平时用药时讲究药物性味的制约平衡,常以两药相伍而用,例如过于苦寒的药物久用易伤脾胃阳气,应适当配伍健脾药物可解其弊。

四、触类旁通,感悟中医文化
 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。多接触涉猎中国传统文化,提高自身文化底蕴,博闻强识,有助于触类旁通,理解并挖掘古代医籍中的深义,更好地学习中医。

  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高尚的医德、豁达的胸襟,精湛的技艺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,激励着我。我将继续边学习、边体会、边应用,在临床中学习、体会、分析、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。(八病区 周明霞)